啤酒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龄前儿童撕脱性断指趾特点及再植 [复制链接]

1#

学龄前儿童撕脱性断指(趾)特点及再植


学龄前儿童撕脱性断指(趾)特点及再植


学龄前儿童撕脱性断指(趾)特点及再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郭永明 赵玲珑 张朝 金钧


单位:710065 西安市兵器工业部521医院创伤科


我院自1996年3月~1997年3月共做断指再植48例88指。其中5例学龄前儿童撕脱性断指再植全部成功,效果良好。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3~6岁。右手及足拇指(趾)各1例,左中指末节2例,左小指中节1例。损伤原因均为旋转的机器绞伤。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指神经、血管及屈肌腱由近端抽出,其抽出长度:指动脉1~2cm;指神经2~3cm;指屈肌腱10~15cm;伸肌腱和指背静脉由皮肤断面离断。笔者在彻底清创尽量保护骨骺的基础上,采用3种方法再植。①邻近血管神经肌腱转位法1例;②血管神经移植及邻近肌腱Ⅰ或Ⅱ期转位法1例;③原位再植法3例。前2种方法适用于拇指离断并血管神经抽出长度在2.0cm左右;示、中、环指由掌指关节或近节离断。第3种适用于示、中、环指在屈指浅肌腱止点以远离断及小指离断。对5例断指进行了4~7个月以上随访,再植手指外观与主观感觉满意,按中野,玉井(王成琪,陈中伟,宋盛修,主编.实用显微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医出版社,1991,187)标准评均属优良。


讨论


1.损伤特点:由于小儿皮肤、静脉细嫩,而伸屈指肌腱、指神经致密,故皮肤、静脉先断。小儿骨质脆弱,因受力不同其离断平面也不一样。指动脉质地中等,往往在断面近侧抽出1~2cm。指神经拉力强度较动脉强,但较屈肌腱差,往往由断面近侧2~3cm抽出。最后离断是屈指深浅肌腱,往往在肌腱肌腹交界处离断。


2.手术原则:①在4~6倍显微镜下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基础。②精细、准确的微小血管神经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③无损伤骨骺的骨骼固定和Ⅰ或Ⅱ期肌腱的修复与重建是保证断指功能恢复的前提。④术后适当的制动是不可忽视的辅助条件。


3.血管危象的处理:及时果断地处理血管危象是挽救部分断指,提高再植存活率的关键。术中凡发生血管痉挛,局部用温热利多卡因或3%罂粟碱外膜下注射可解除痉挛。而术后发生血管危象除保持室温、给氧、镇静止痛解痉外,还要拆除张力大的缝线,经过10~20分钟观察,指体由苍白或紫绀变红,指温升高提示血管痉挛,若观察30分钟无变化为血管栓塞。凡静脉栓塞通过指端小切口或拔甲放血加局部用肝素来挽救;动脉栓塞应立即探查。


(收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