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明争暗斗,心气一个比一个高,能称神的有很多,但是能让所有人都竖起大拇指的,只有他一位,连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等大型公司的领导人面对他,都只能叫声大哥,他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世界上唯一一位先后执掌了四家世界强国企的企业家,在世界上身名远扬,甚至连美国的《财富》杂志都专门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他就是国企掌门人——宁高宁。
宁高宁是谁,他究竟有何魅力,又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诸位请听我徐徐道来。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
年,宁高宁在山东的一个小镇出生,作为一个山东大汉,他却从小非常热爱文科知识。但由于填报高考志愿时,山东大学中文系名额已满,迫不得已成为了经济系的一员。无法改变这一结果的宁高宁,只能试着接受这一切,可是谁能想到,在学习过程中他慢慢喜欢上了经济学。也许是真的有些天赋在身上,年毕业之后,宁高宁又以优秀的成绩奔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看到这,我们也就觉得,这是一个很优秀的青年,并无法得知其未来的成就。
如今再说起宁高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集团——华润。年,从美国匹兹堡大学毕业归来的宁高宁,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归党。学成归国后,华润集团将橄榄枝抛给了他。而此时的华润集团只是一家小小的外贸公司,事业停滞不前,而宁高宁的加盟,也给了华润一个自我拯救的机会,宁高宁从华润集团旗下从事印染业务的公司永达利开始做起。当时的永达利由于环保等问题,原有业务难以继续,于是宁高宁给出了一个方案,将业务方向调整为房地产。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记得,当时有一件大事轰动了全国:宁高宁用向银行申请的贷款盖了一栋楼,盖好后转手就全部卖掉,净赚4亿多元。也就是这4个多亿,让宁高宁一战成名,开始了他被众人称赞的职业生涯,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短短几年,宁高宁运用自己的出色才能和学识,从最底层的普通职员一步步走到了高管,最后出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在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之后,宁高宁不断改革创新,带领华润员工走在创新的前列,几年间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让华润从一个外贸公司走向了实业。期间,他带领华润不断拓展新业务,收购中小型企业,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以强大实力为华润立下了活招牌。华润的总资产也从最初的六百多亿元人民币发展到年底的约一万亿人民币。这巨大的改变使华润成为了内地最具实力和未来的多元化企业之一,而宁高宁则借收购整合之势,在房地产、啤酒、零售业、纺织业、电子、制药、建材等领域卷起了一场金融风暴,就像一个多世纪前摩根一样,席卷了美国的金融界和实业界,也因此被媒体誉为“中国红色摩根”。
然而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宁高宁,并没有停止自己不断进取的步伐。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离职,成为中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而当时的中粮集团还是一家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公司。和大部分的国企一样,中粮是一个“抓机会,但没有什么战略”的贸易公司,初入中粮的宁高宁一样感觉到有些茫然,他曾直言道:“好像是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一个热闹的家庭聚会,不知道大家在聊些什么,很多家里的故事也说不清楚。”但正所谓,有问题就有对策,在宁高宁任职之后,他迅速把自己在华润集团的运作方法在中粮集团延续,他通过自己前瞻的战略意识和独特的资本运作才能,把中粮集团推上了新的高度。在执掌中粮的11年中,宁高宁发起的并购超过了50起,并且提出了非常多全新的全产业链战略。在他的带领下,中粮集团一改从前的亏损状态,开始持续盈利,由一家老牌国有企业“老中粮”,摇身一变,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中粮”。
年,凭借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运营模式,蒙牛公司旗下的乳制品成功吸引了宁高宁的目光。他毫不犹豫,大笔一挥,直接成为蒙牛集团最大的股东。在之后的几年中,果然不出他所料,蒙牛以18年超过倍的销量增速,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乳制品企业。这些事迹也只是宁高宁传奇人生中不足为奇的小小一点,他越战越勇,丝毫不知退缩为何物,在资本的市场中搅弄风云,其眼光之毒辣,思考之长远,在业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年,宁高宁彻底从中粮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出任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他拉住了实力不断倒退的中化集团,再一次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所有人,中化集团在他的手里恢复了生机,甚至较之前更加繁荣,令中化集团的收入创近十年新高。同时,在推动“两化”——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重组之后,他更是丝毫不肯懈怠,再一次向大众交出了满分的答卷,又一次加固了他一代传奇的称号。而“两化”重组,也因此成为他的“封神之作”。
依稀记得年9月,宁高宁站在了第四届“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的领奖台上。在领奖台上,他一直用“国企放牛娃”来形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不断用自己的才识推动中国实业的进步,就像一个放牛娃一样,鞭笞着一个个如同老黄牛一般的国企,带领它们走出绝境,开拓出新的道路。
宁高宁所带领的华润集团和中粮集团,乃至于中化集团,都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并成为其所在行业的领头羊。就这一点而言,宁高宁做得非常成功,但由于带领的都是国企的缘故,其执行过程中还是带有了不少行政的色彩,对比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来说,国企受到了无数无形的牵制,他的很多想法并无法得到完美的实施。正如中粮一位离职员工所言,中粮集团虽然在外观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内部还是如同很多其他国企一样,存在着数不清的小问题,人浮于事。宁高宁空有抱负,但由于用人不善,很多战略并没有办法得到很好地落地执行。总体而言,宁高宁的决策给这些企业开了个好头,也在无数个日夜挽救企业于水火之中,因此其本人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从华润集团董事长到中粮集团董事长,再到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先生在董事长这个职位上忙得不可开交,在别人还在为职位苦苦挣扎之时,他已经在五百强企业领军职位中忙得焦头烂额,每次感觉可以得以喘息的时候,又会有下一个职位等着他。鞠躬尽瘁数十年,为中国实业未来开创一片大好明天时,我想宁高宁先生也许在深夜思索时会想,希望未来几年的自己能有时间闲下来,多读几本书吧。
年8月26日,宁高宁先生正式卸任董事长这一职务,开启了自己的退休之旅。正式官宣之后,宁高宁写诗《老了的美好》,以挥手告别自己已经失去的青春,迎接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其文章内容可见其心胸之阔达。不久后,宁高宁的弟弟宁光也撰文《儿时的美好》,用来怀念与哥哥相处的点滴时光。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有“中国红色摩根”称号的商业巨才宁高宁,与中国顶尖的内分泌临床专家宁光是亲兄弟。大家震撼之余,又纷纷送上祝福。毕竟宁高宁先生已经为中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如今,他也算是可以安然享受清闲时光了。
前段时间,宁高宁在节目《遇见大咖》中,讲述了自己退休后的状态“在放松之下的一种思考,一种回忆,一种反思”。宁高宁向主持人史小诺如此描述,“过去没有时间和心情闲下来思考,现在可以傻傻的坐两个小时不动弹,但实际上脑子非常活跃,一直在转。”而在被问到退休后的打算时,宁高宁也表示,他想要回顾、总结、自己的过往的一些经历,通过读书、写作来思考和感悟自己六十五岁之后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想要和文字一起遨游四方,细细品尝字里行间的每一丝温情,不想再过问商业之事。这时我们才想起来,这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半生的老人,最开始热爱的是文学,是诗歌,最初想成为的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文人。
依稀记得宁高宁自己曾经说过,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看书。他喜欢张爱玲、贾平凹、林语堂等等作家。大概是由于有过留学海外的经历,他很赞同这些作者站在远处对中国所做出了尖锐的思考。甚至说到张爱玲,他都能信口拈来“人生就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边长满了虱子。”
小时候的宁高宁估计也不能预料到,长大后的自己不仅没能成为一个文人,反而还打下了偌大一个商业帝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辗转反侧。而年老时的宁高宁估计也没能料到,自己兜兜转转几十年,居然还能找回幼时品读文字的快乐。
人生就是这样,不管我们当下所做之事是否为自己所热爱,只要自己身处其中,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就像宁高宁,即使与最初的梦想背离,但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所在。只要全力以赴,在任何行业都可以发光发热。
人生数十载,道路漫长且悠扬,谁都无法知晓,年过花甲的自己究竟会活成何种模样。是快乐,是悲伤,是无尽的懊悔,还是满脸的幸福。既然无法预知,又何不选择多尝试,多体验,不去过多的思前顾后,只管前行。当时光荏苒,我们不再年轻,变得白发苍苍,到那个时候,那些经历过的岁月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花朵,装饰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像宁高宁先生一样,收获豁达和对人生的思考,轻松地说出:“如果你老了,Congratulations!如果你还年轻,Enjoy!”
您觉得宁高宁先生的一生够畅快吗?有人讲,好男儿要么一身戎装驰骋沙场,要么西装革履征战商场,如果是您,该做一个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