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悠居生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http://www.jk100f.com/m/

特色美食

在村子里遇到俩哈族人,提着一兜羊肚菌,要卖元/斤,老杨表示不服,要亲自去采,房东说:“那就去吧,正好去挖些野芹菜回来,配羊肉包水饺吃”。哈哈,对我来说,挖菜吃饺子儿才是重点。

房东的可爱女儿领着我俩去,穿过“巴依老爷”的草场,进林子奔着雪山爬坡找就行。

天好,路过草场忍不住咔咔咔,欣赏下我们闻着清新牛粪途经的美景

近距离的看看笔直带刺的云杉(干了的枝干,一枝枝横出来像枝刺一样)

不用说羊肚菌了,连普通的蘑菇都找不着,小姑娘终于找着一片平菇,留个影吧--采蘑菇的小姑娘。

不过,地上全是野芹菜,刚刚长出来有点小(据说长大就不好吃了),叶子倒像我们日常吃的芹菜叶,就是杆儿太细了,闻不着什么味道,以致于我俩不太相信这是芹菜吗,试着挖点吧。

剜芹菜的小老康

仨人、俩小时、一小包野芹菜、一片蘑菇,打道回程。没采着羊肚菌,就上老杨两张照片,展示下摄影技术,以博老杨欢心。

野菜羊肉水饺吃不成了,客栈来了八位客人,要宰羊吃,已经下午7点钟,找羊、宰羊、煮羊、吃羊,这工程也太大太长了吧。

游人不多,好不容易找着了合适的羊,可宰羊的呢?找坡上天天打奶的邻居去,齐活儿,坐等羊来。

头顶飘来一块云,老天临时起意下起了冰雹,此时,一辆皮卡载着一只羊进院了,羊有预感,下车就跑,哪能跑得了呀,就这样,淋着噼里啪啦的冰雹,这只可怜的羊被哈族邻居拖向屋后的小溪旁,我和老杨不忍心去看,可又按捺不住,待我俩跑过去,羊已经快放完血了,哈族邻居真是利索,一刀封喉,放完血准备要剥皮,老杨来帮忙,唉,吃的过程享受,宰的过程太残忍。

这也太能干了,一把小电工刀把四个羊蹄脚的皮拉开,然后就徒手嗤嗤的脱羊皮。羊血、羊皮他们都不要,宰完羊后,一张完整的羊皮就摊在草地上自生自灭了。

估计也就半小时,一只刚还在山坡上吃草的活蹦乱跳的羊就下锅了,听老杨还带解说呢。

清水煮一个半小时差不多,肉熟了再撒盐,是那种颗粒盐,就这么简单,肉就煮好了。

吃肉,必须配“皮牙子”,就是我们吃的洋葱,新疆的洋葱是那种微甜的辣,生吃很好吃,切上两盘皮牙子备好;

捞出带骨的羊肉,然后在煮过羊肉的汤里煮好面条(说这样煮不坨),将面条捞到大大的盘子里,再剁些洋葱碎撒在面条上,这时再把刚才煮好的羊肉放在上面,一盘“羊肉纳仁”就好了;

再拌一盘“皮辣红”,皮牙子、辣椒、西红柿切好拌在一起,撒上盐,一盘清脆爽口的凉菜就轻松搞定(本人非常喜欢)。

一大盘纳仁、一大盘羊肉、两小盘皮牙子、两盘皮辣红、一盘野芹菜炒羊肉上桌。

这是我俩帮着房东忙活完后,晚上11点钟的晚餐,大块朵颐,体重那都不叫事

啊,还有一压轴菜差点忘了--烤串儿

煮肉时先将后腿肉剔下来,切成3、4cm的小细长块,又是剁些洋葱丁,再放几个鸡蛋,和到一块,腌上半小时后,穿串,一支签子上四块肉一块油,放在碳火正旺的炉子上慢慢烤吧,“先撒辣椒后撒盐,待串烤好放孜然”,又鲜又香的新疆烤串儿那是真好吃。

羊肉烤串儿都吃了,第二天,能干的张医生开始收拾各种羊杂碎,我从未曾见过的是“面肺子”的做法:

将羊肺(必须是小羊羔的肺)灌水清洗,将里面的血水逼出来,洗上三次肺就好了,这里空气新鲜,羊肺干净得很,两片肺叶充满水鼓囊囊的,又白又嫩手感滑溜;

然后,开始洗面,就像做凉皮那样洗,直至洗出面筋,面水里放盐、鸡蛋、油调好;

张医生不愧是医生,用羊肚做了个漏斗,缝到气管上一滴水都不漏,开始从气管往里灌面水,灌得饱饱的,最后放进面筋,封口。锅里大火放进,再慢慢煮1个多小时,面肺子就做好了,凉拌热炒均是美味

上图是我们的早餐,皮辣红、奶茶、馕、炒羊杂(白白的就是面肺子)。

晚上我们和张医生摆一小桌,配上当地特饮:卡瓦斯,一种混合蜂蜜和啤酒花的发酵饮料,以我们的小桌蓝为背景,美好的晚餐。

张医生的客栈不仅是客栈,也是朋友、过客聚餐的地方,常常有人带着齐全的食材来这里做顿饭、吃顿饭,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这不,张医生的同学们带着三只哈族鸡,来吃大盘鸡了,我们出门观景没学着做法,只能吃了。不过,那扯面我倒是见识了,面和得又软又细又劲道,一条条放一起一点也不沾,直接拿出来扯就行。

光说吃了,我俩在这里悠哉了近二十天,晒成了小黑、吃成了小胖儿,代价有点肥。

琼库景色

我们住的客栈,本身就在村子最里边,屋后有条土路通向山顶,路实在是不好走,盘山土路,险、窄、且坑洼太多,开着张医生的皮卡上的山,颠簸晃悠得都忘记恐高了。

不过,非常值得,山顶是一个大大的平台,遍地小*花开得正艳,行驶在这山顶花草间,奔向雪山,感觉太棒了。

坐在这里,平眺远处的雪山,俯瞰嫩绿的草甸,心旷神怡。老杨躺在这里可劲的晒,得瑟!

来张枝桠伸进天际的照片,手可够星云。

好多闲置小木屋,大概是转场牧民所备,无意成为镜头里的一景。

咋也得来张摆拍,老杨说俺破坏了整体美感

哈哈,老阿姨陪着小姑娘嗨起来!

山顶上的红房子客栈,寂寥得艳丽。

玩够了、乐足了,打道回府,缓缓行进在这漫无边际的大平台上,前方,眼看着像是无路可走,要开到悬崖深处去,原来是一个大下坡,虚惊的一幕。

下山途中,下午7点钟的光线打在这一道道山脊上,瞬间柔和碧绿,想起了喀拉峻的人体草原,光线造就的美仑美奂真的让你动容。

晚上十点左右,沿着房后走米,就可登高看落日,小姑娘的剪影,孤独且高冷。

落日温润着的琼库什台一角,显眼的建筑就是学校和诊所,原始村落里稀有的现代派。

村子的另一角,远处山坡上的小道就是我们进村的路。

美出一道光的琼库什台落日。

琼库什台的村口有座木桥,沿着桥下奔涌的河水逆流而上,就是乌孙古道。一个晴方好的下午,我俩去走段古道,体验下古道西风瘦马的感觉。

村子东头,古道起点,扭头一拍,就是这样的景。

路旁边,是一大片树林,我俩沿着河滩,在林间边走边玩。

古道上骑马进山的牧民。

徒步走古道的老杨。

天也好,景也好,一路上处处是美景,可谓:“一步一景”,我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

在琼库什台,所有的院子都是用围栏围起来,留一个栅栏大门,目的只是提防牛羊进院,人们串门迈过围栏或钻过栅栏就进去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一路上,看到星星落落的房屋小院,有牛有羊,就是看不到人,我俩可着木围栏转进转出,尽情的赏景。

就这样,坡上坡下,一会儿草场,一会儿河畔,在这迷人的景色中不停的转场。无需言语,唯以这一张张无任何修饰的照片来说明。

公里的乌孙古道,我俩估计走了5公里,意犹未尽的往回返,看见一群哈族人围坐一起,弹着冬不拉吟唱,我们也参与其中感受一下,快乐美好的一幕。

高山平台、古道峡谷,就差骑马体验了,太颠簸,放弃。

我们的悠居岁月即将结束,在这二十天的日子里,我们与张医生处成了一家人,老杨也结识了好多天南地北的朋友,人生的旅程、心灵的修行、行走的路上,越来越丰盈,越来越豁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