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杯中泪酒中花好看但不实用,观泪花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相信酒友们在日常喝酒时,对于白酒的感官评价,除去“色、香、味”这三者的品鉴外,观察其酒线、挂杯程度以及酒花的形状、残留时间等也必不可少。那么,”杯中泪、酒中花“都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凭借“泪花”来分辨白酒优劣靠谱吗?

01挂杯——“酒泪”

“酒泪”实际上是来源于酒液的挂杯现象,当我们以杯柱为轴心,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旋转酒杯时,酒液也会随之旋转,以达到增大酒液与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释放酒香的目的。而当我们停止旋转酒杯时,酒杯内壁会留下一道道酒滴,这些酒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泪”。

“酒泪越多,流动速度越慢,挂杯的时间越长,白酒酒液中所含的风味物质就越多,自然酒质也就越好”。相信很多酒友都对这一说法有所耳闻,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但实际上,酒泪的形成以及挂杯的持续时间主要与酒精度数、酒液中所含甘油等黏性风味物质的密度有关。

因为酒精的挥发速度要比水分快,故此酒精在挥发后,酒杯内壁酒液的水分其表面张力会越来越高。而此时杯壁的酒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被拉扯成一颗颗“酒泪”,最后随着酒精的不断蒸发,“酒泪”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徐徐下滑。

故此,一般来说,酒精度数越高以及酒液中所含甘油等带有黏性的微量成分越多,酒泪的分布也就会越密集,且下滑的速度也会越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酒的酒质好。而旋转酒杯,其初衷是为了加快酒香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更好去闻香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观察酒泪,辨别酒质优劣。

02馏酒——“酒花”

在馏酒时,酿酒工人需要将所蒸馏出来的原酒进行分段、分质地接酒,然后将度数、酒质不同的白酒分别接入不同的容器中,分开储存。而想要达到“按质摘酒”的目的,酿酒工人需要凭借馏出原酒的酒花判断其度数高低,准确地进行掐头去尾。在看完酒花后再通过对新酒的品尝,确定其酒质优劣,才能完成原酒分类的工作。

而一般来说,根据其馏酒时酒液的酒精度数高低,所形成的表面张力不同,可以将在酒液表面形成的泡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花,分成以下这5大类:

大清花:流酒时所得到的泡沫整齐均一、清澈透亮且大如*豆粒,馏酒声音较为轻,且酒花的消失速度极快,此时可以初步判断所馏出的酒液其度数在65—75度左右;小清花:此时所得酒花大如绿豆、透彻清亮,消失速度较快,说明其酒精度数在60度左右;云花:当馏出的酒液酒精度数在50度左右时,其表面形成的酒花大如米粒,且相互混杂、重叠铺满整个液面,存留的时间较长;水花:水花形似云花,但是酒花大小却不均一,大如大米、小如小米的水花同样也会互相混杂、重叠,其存留时间也较长,与云花相似,这样的酒液度数一般在10—20度之间;油花:在最后,酒液的酒精度数极低,大约在4—5度时,会出现液面布满3%以下,大如小米四分之一的油珠所形成的油花;所以说,白酒的酒精度数不同,所形成的酒花大小、存留时间也不同,但是同样也不能判断其优劣。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摇晃酒瓶或在倒酒时,观察酒花来判断酒精度数。

故此,虽然好酒挂杯会持久,酒花细腻。但挂杯持久,酒花细腻的白酒并不一定就是好酒。因为“酒泪”分布越密集、存留的时间越长即挂杯的现象越明显,更多地也还是与度数有关。而酒花虽然“花样”多多,但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度数,想要以此判断优劣也并不靠谱。

而且白酒酒质的好坏也并非只是取决于酒液中微量成分的数量,除去香气以及口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外,还要取决于香气以及口感的协调性,余味的持续性等,酒体风格成型、诸味协调的白酒,才称得上是好酒。

多学多品才能看懂更多,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