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代早期英国乡村,人口与物价变迁,农业的 [复制链接]

1#

近代早期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英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于雇工群体而言,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是他们改变旧有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和推动力。尽管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一直到19世纪,英国依然是一个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国家。整个近代早期,绝大多数英国人民都居住在乡村地区。格雷戈里金曾估计,在年,英格兰总人口的74%居住在乡村地区,农业或者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维持生活。就人口数量的变迁而言,根据剑桥人口和社会结构研巧小组对英国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近代早期,大致从年左右开始,英国人口呈现快速増长的趋势,从万左右增长到了年的多万人;到年左右时,英国人口总数已达到多万人。大致年为界,从16世纪初到年左右,英国人口増长迅速从年到年,英国人口总量仍在増加,但是速度明显放缓。

具体到农业领域,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比例呈现下滑的趋势。里格利曾估计,从年到年,英国乡村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6%下降到了36%。与此相对应的是,非农业人口比例的迅速上涨。尽管如此,考虑到人口总量的快速増长,英国农业人口的绝对数字仍然在不断増加。在过去对工资劳动人口的估算中,历史学家们通过对H个时期的数据处理,一致认为在"封建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时期"的几百年里,工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年人头税表里那些被记载为雇工和仆人的工资劳动者在人口中的比例约占35%;到都绎王朝时期的-年间工资劳动者人数约占当时总人口的36%,而到年格雷戈里金记载的工资劳动者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47%。

结合人口总数的不断増长,近代早期英国工资劳动者总数也呈増长趋势。尽管在农业人口统计数据与工资劳动人口的计算中均没有明确提及农业雇工群体人数的变化,但是近些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堂区登记册中对人口职业的记载。

通过对比同一区域内不同农业群体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从中得出有关农业雇工群体比例变化的信息。什罗普郡梅德勒堂区为例,在-年之间,农业雇工所占比例为27%,到-年之间时,该化例上升到39%。在17世纪90年代的斯塔福德郡埃克尔肖尔堂区里,农业雇工和农夫的人数比例占到了69%。在年南部米德兰地区的样本中,农业雇工所占比例达到了54%。而到年时,北安普顿郡的农业雇工比例已绕占到了75%。

与其他农业职业类别相比,近代早期农业雇工的比例呈増长趋势。在农业雇佣方式上,尽管近代早期英国农业领域两种雇佣方式一直存在,但是除了自身实际需求W外,雇主的选择主要受到了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在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上半叶,随着人口迅速増长,乡村地区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农场主往往倾向于雇佣日工。而到了17世纪中期后,随着人口増速的放缓,为了确保农场有足够的劳动力,农场主更愿意与雇工缔结长期合同,即雇佣农业仆从。

近代早期英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物价的増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马克·奥弗顿对1-年英格兰各类物品的价格变动研究来看,当人口数量増加时,对各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会増多,物价也会随之上涨。该时段小麦价格变化为例,在奧弗顿的研究中,他18世纪头千年的小麦平均价格指数为参照,将其设置为。从1年到年,小麦的平均价格指数从22上升到了57,到1年时,该指数上涨到了96。到年时,小麦平均价格指数达到了最高值147。在此后120年左右的时间里,该指数一直在91-之间波动。从18世纪60、70年左右开始,小麦平均价格指数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其他物品,例如大麦,牛肉及羊肉等,尽管平均价格指数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价格变化曲线均呈现出了类似的变动。

从短期变化来看,近代早期英国物价的波动还受到收成状况及货币腔值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人□数量的变化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除了对单个物品价格进行研巧外,还有学者注意到"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一篮子消费品"指的是维持一个家庭正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费用总和。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梅休对近代早期英国"一篮子消费品"价格变动做出了如下整理。从下表中可看出,从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中叶左右,"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増长迅速,尽管中间偶有小幅度下跌;从17世纪中叶一直到工业革命前夕,"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浮动较小,价格相对稳定。对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这些价格波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有时甚至还会为他们带来高额收益。但是对于那些基本依靠市场获取谷物的群体来说,物价的上涨往往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増加,而他们的处境可能会变得糟糕。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在农业产量和农业技术方面均有了显著进步。而关于近代早期英国农业革命的时间、起因化及肉容等,一直是英国经济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20世纪60年代前,厄恩尔励爵于20世纪巧关于英国农业革命的叙述被人们广为接受。他认为,英国的农业革命发生于18世巧后期到19世纪早期,开始于乔治4世即位,大约结束于年国会改革,与英国的国会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几乎同时进行,并认为国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革命的起因和条件。

尽管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是大家一致认可农业革命至少需要得到几个标准:第一,它必须包含多方面的农业技术进步,包括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轮作方法、新的牲畜品种和饲养方法、新的农业器械等;第二,农业生产的増长必须能够应对同一时期人口的増长,而不陷入马尔萨斯危机;第三,农业生产的增长必须是依靠止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増长而带来的,也就是说必须是伴随着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増长。

本文并不打算卷入农业革命的相关争论,而是集中论述近代早期英国农业领域变革对农业雇工群体带来的影响。首先,最为直观的是圈地运动带来的影响。17世纪末18世纪初为界,该时段前被称为"早期圈地运动"。早期圈地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富裕的個农和地主对公有地的大规模圈占,一类是由普通农民共同主导的小规模圈地行为。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进行的是"晚期圈地运动",又被称为"议会圈地运动",它是由*府法令的形式公开进行的。

尽管两次圈地的目的、规模、特点及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都不相同,但二者对农民带来了相似的影响。就留在乡村地区的农民而言,有学者对他们进行了如下分类:一是留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圈地区,二是从圈地区出来的农民流入未圈地区,三是议会圈地使许多农民失去止地,不得不沦为资本主义农场的雇佣工人,四是海外移民。对于农业雇工群体来说,圈地运动使得他们的人数有所增加,而他们所拥有的小块止地越来越难养活整个家庭,他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外出劳作来赚钱。

同时,近代早期英国农作物种植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谷物种植得到了一定发展。大麦和小麦的种植为例。-年之间,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赫特福德郡,黑麦的种植面积占可耕地面积的15%,年的种植面积则下降为0;而同时期的小麦从28%增长到了42%,大麦从18%增长到了30%。此外,在个人谷物种植和交易方面也可看出这种专业化发展。在年和年,黑弗灵地区的安东尼库克爵分3次共卖出了价值英镑的谷物给一位伦敦商人罗伯特·克里斯马斯,其中包括4蒲式耳的小麦和4蒲式耳的大麦。年,位于莫斯顿地区的约曼农约翰普劳尔种植了72英亩的小麦和46英亩的大麦,这两种农作物是作为"现金作物"而种植。

另一方面,近代早期英国经济作物的种植也预示着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农业革命前,英国农作物的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是小麦、大麦、黑麦、蚕豆、扁豆。在农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作物涌现出来,例如萝卜、三叶草、马铃馨、首宿、宪菁、漂浮水草等。宪菁为例。宪菁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它不仅能够用来喂养牛羊,而且还可帮助改善止壤的肥力,有利于农场提高生产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还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其主要目的都是在市场上获取利润,增加收入。而小麦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为乡村地区的雇佣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在畜牧业方面,随着新的管理方式的推进及畜种的改良,市场上畜牧产品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増多,在英国民众的日常饮食中,肉类、蛋类化及奶类食品也有了明湿的增加。随着近代早期英国农业的发展,乡村地区对雇工群体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在劳动力充足,并且许多新的劳动任务不要求工作连贯性的情况下,相对于长时段的农业仆从,农场主更倾向于雇佣日工。例如,在16世纪末诺福克郡北部地区纳撤尼尔培根的农场里,即便是在雇工人数最多的时节,也只有极少的雇工能做满天,还有一些人工作天左右,而绝大多数雇工一年的工作时间最多为50天。此外,专业雇工群体在雇工市场极受欢迎,较为突出的表现是一堅大型农场増加了对专业雇工人数的需求。例如,在沃顿温切尔西伯爵的养羊场里,剪羊毛的工人数量就达到了40到50人。在肯特郡尼古拉斯巧克的自营农场里,有马车夫,牧羊人,家畜管理员,舉田者,菜农,盖屋旺,木臣,啤酒花种植者及果园看管人。在此背景之下,具备一定劳动技能,且工作时间更为灵活的雇工更受雇主的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