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吗啉为丙烯酰吗啉类杀菌剂,它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保护及治疗作用兼备,抑制孢子萌发作用明显。吗啉类化合物的杀菌机理一般为抑制病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由于氟原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电子效应和渗透效应,使之较同类的杀菌剂相比活性更高。
氟吗啉的作用特点
1、治疗活性高氟吗啉不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其治疗活性可以与目前所有商品化的防治菌纲病害的药剂媲美。2、抗性风险低氟吗啉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目前市场上的农药品种无交互抗性,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菌株仍有很好的活性,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抗性菌株。3、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农用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通常为7-10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氟吗啉持效期为16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10-13天,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全生长期通常用药4次,不仅可以减少劳动量,而且能降低农用成本,每亩用药仅为35元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烯酰吗啉,在同等剂量下氟吗啉的活性比烯酰吗啉高20%,氟吗啉使用10克/亩效果与烯酰吗啉15克/亩效果相当,亩增产超过20%,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氟吗啉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霜疫病等,具体的如*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枝霜疫霉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卵菌纲病原菌危害的植物如葡萄、板兰根、烟草、啤酒花、谷子、花生、大豆、马铃薯、番茄、*瓜、白菜、南瓜、甘蓝、甜菜、大蒜、大葱、辣椒及其他蔬菜,还包括橡胶、桔柑、鳄梨、菠萝、荔枝、可可、玫瑰、麝香石竹等。
氟吗啉及其制剂的使用方法主要以叶面喷雾为主,在发病初期使用可有效预防上述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后采用氟吗啉及时进行防治也可迅速控制病害的再度发生和蔓延。在防治过程中使用剂量为:通常情况下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剂量为-倍,作为治疗剂使用时剂量一般为-倍,施药间隔期依照病害发生的程度及田间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9-13天。辣椒疫病等病害也可采用灌根、喷淋、种子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为了减缓抗药性等问题的发生每季作物在氟吗啉及其制剂使用次数上不应该超过4次,使用时最好和其它类型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与同类杀菌剂比较
同类品种有克啉菌、吗菌灵、丙菌灵和烯酰吗啉四个,除烯酰吗啉外其它三个杀菌剂主要用作防治白粉病,对卵菌纲真菌无活性。室内及田间试验显示,氟吗啉与烯酰吗啉比较保护效果二者基本一致,但前者治疗活性更高,且持效期较长。目前防治由霜霉属和疫霉属真菌引起病害的常规杀菌剂主要以酰胺类为主,如:甲霜灵、苯霜灵、恶霜灵,但这两类病害已明显对酰胺类化合物产生抗药性,因而防治效果很差;另外一类是脂肪族杀菌剂,如:丙酰胺(普力克)、霜脲氰、杜邦克露(即霜脲氰和代森锰锌的混剂),这类杀菌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问题发生。除此之外,有机磷类(乙磷铝)、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对霜霉属和疫霉属引起的病害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乙磷铝由于抗性问题现在防效不太理想,代森锰锌为保护剂,病害发生后使用无治疗作用。总之,与目前国内市场上防治同类病害的常规药剂相比氟吗啉及其制剂药效突出、用量低、活性高、施药间隔期较长,尤其对抗药性发生较严重的地区试验结果反映的更明显。
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