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3年虚增211亿收入,造假出一个荆州首富
TUhjnbcbe - 2025/2/21 19:38:00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刘晓月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出了很多有名的富豪,比如小米的雷军,的周鸿祎等。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位首富,来自于湖北荆州,曾经官至副厅级干部、学至留洋博士。却在近40的时候下海从商,不过3年之间就从0做到。

只可惜,一身的才华却被用在了造假上,如今大佬套现离场,只留下无数中小股民隔网骂娘。

副厅级干部年近40下海创业,3年之内从0到

同济堂创始人张美华,在创业之前有着一份近乎完美的仕途履历。

年,大学毕业之后,张美华就直接进入湖北沙市(当时还没有并入荆州)市委工作,22岁时,就已官至沙市共青团市委书记。

年这位年轻的干部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学,并于3年后顺利拿下博士学位回国。

自身才能+留洋博士,双重光环让这个33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单位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之一。然而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刻,38岁的他却突然选择辞职下海。

张美华说,“很多朋友都说我傻,放着大好前途不要,去下海创什么业,但他们不懂,同济堂才是我的事业。”

别人要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选择放弃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巨大的利益——

出国留学的机会,让张美华看到了当时国内医药流通和国外的差距。从体制到模式、管理,国内可改造的空间很大,同时,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费将逐步转向健康消费,健康产品市场大有可为,连锁药店发展前景可观。

张美华提出了“三步走”的创业思路,第一步是发展连锁网络,第二步是建立物流体系,第三步是建立供应链。他选择了发展连锁加盟的模式,让同济堂连锁药店实现快速裂变,零售网络遍布全国。

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同济堂的分店数量迅速实现从0到家的突破,销售额也在年突破14亿元并成为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的第三名。

“第一步”大功告成,张美华昂首阔步开启了“第二步”“第三步”,先后在华中、北京、江西、江苏、安徽开设了5个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还高调进军健康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亿元、征地亩,打造同济堂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

不过,步子迈得太大,实力有点跟不上了。同济堂的资金链开始紧张,年应收帐款已达到12.68亿元。

虽然张美华搞不到钱了,但是股民们有啊。于是,经济学博士张美华,精心策划了借壳上市的方案。

借壳上市成首富,“踩点”完成业绩对赌

年,同济堂借着上市公司啤酒花的壳成功上市。分别担任集团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美华、李青夫妇也凭借着公司上市实现了财富暴增。年胡润发布的华中地区富豪榜,张美华以67亿元的身家,摘得荆州首富。

上市之后的同济堂继续开启跑马奔腾之路,从从医药批发业务、医药零售配送等业务扩张到健康发展、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园等领域,甚至还布局了旅游、房地产销售、果蔬制品、电子商务、纳米科技、会议展览、传媒等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业务。

众多杂七杂八的业务,资金投入大、收入见效慢,简直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年至年,*ST济堂在实现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分别为1.60亿元、2.06亿元、-7.11亿元、-2.93亿元、0.17亿元,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现金流收入已经是入不敷出。相对应的货币资金也是屡屡下降,从12.88亿元下降至0.75亿元。

与经营现金流急剧减少形成对比的是,*ST济堂应收账款、存货的价值却逐年攀升。其中应收账款从年的21.98亿元增加近14亿元至年的35.93亿元,增长率为63%,增长幅度远超营收;相对应的存货价值从4.74亿元增加1.44亿元至6.18亿元,增长为30%。此外,*ST济堂的其他应收账款也是激增,从3.67亿元增加至8.23亿元,增长率超过%。

不过张美华深知,这样的业绩数字是万万拿不出手的,毕竟他在借壳上市时与啤酒花做了业绩承诺,若业绩未达预期,啤酒花可以以总价1元直接定向回购同济堂持有的应补偿的股份并予以注销。

于是乎,张美华大肆施展自己的经济学博士才能,凭借种种高妙的手段极其“精准”地实现了业绩对赌——

同济堂医药在年至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6亿元、5.29亿元、5.61亿元,合计为15.5亿元。而同济堂医药在这三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5.32亿元、5.64亿元,合计15.72亿元,这个“踩点”堪称完美。

同济堂这三年的业绩稳步上涨让中小股民们喜上眉梢,谁知道业绩对赌期刚过,同济堂业绩就开始大变脸。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降,同比下降58.50%、81.43%。到了年更是惨淡,营业收入8.94亿元,同比下滑80%;净利润亏损22.62亿元,同比下滑%。

这就是说,同济堂上市以来的利润都不够这年亏的。也就是在这一年,张美华被踢出了荆州首富的宝座。

亿业绩,居然能全是假的

一个谎言的开始,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饰,最终却总有一天会被揭穿。

同济堂为了掩饰自己的业绩,可谓是动用了几乎所有的造假手段。比方说,年,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A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孙公司振东医药物流公司,采购金额为2.74亿元(不含税)。但振东制药当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额为万元,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营收1.8亿元。也就是说,同济堂根本不在振东制药大客户之列。

等到监管部门终于看不下去对其立案调查,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刻,即便见惯了上市公司造假,但同济堂的造假程度,也让人着实吃了一惊——同济堂年借壳上市之后的业绩,几乎全是造假。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年至年,同济堂累计虚增收入.2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8亿元。追溯调整后,同济堂从年至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

可惜了张美华经济学博士的才华,全部浪费在财务造假上了。

也许一开始,大才子张美华是真心实意想要干一番事业的,但谁曾想自己的实力撑不起野心,面对越亏越大的资金窟窿,便开始想要破罐子破摔——与其亏空不如掏空。

比方说,在同济堂深陷资金危机之时,张美华和老婆李青还想要发起一起关联交易,让直系亲属躺赚万。

年年底,同济堂拟斥资2.7亿元,收购清华卓健旗下所持有的贝尔康医药有限公司60%的股权,而根据披露的信息,贝尔康母公司净资产为.35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为4.5亿元,增值率高达%,也就是说,同济堂准备高溢价收购这家医药公司。

而这个清华卓健的实控人李静正是同济堂副董李青,也就是张美华老婆的直系亲属。年4月,清华卓健收购四川贝尔康股权完全过户,次月,同济堂即开始接洽相关的收购工作,这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

这意味着,如果这笔收购被通过,就代表着李静啥事都不用干,躺着就可以赚取近万的差价。

赚钱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有一个掌控上市公司的近亲,还愿意带着你发财。

不过此番收购计划当然引起了其他股东的不满,最终提案未能通过。

结语

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回想起张美华在创立同济堂之初的豪言壮语——要将公司当作他毕生的事业。奈何说者易行者难,到最后却把公司当作了他毕生的提款机。

本是做医药流通、治病救人的行当,谁知却成了A股“毒药”。监管部门终于出手,对张美华,李青夫妇予以警告,罚款万元,采取终身市场进入措施。

处罚当日,公司股价随即“一字跌停”走势。由于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济堂变成了“*ST济堂”。截至目前,*ST济堂股价1.30元/股,距离年巅峰时期的28.95元/股相去甚远,到现在市值仅为18.7亿元。

5年多时间,多亿元市值灰飞烟灭。背后的5万多中小股民,成为了最惨痛的背锅侠,真真是“大意失荆州”。

都说,渡人难渡己,医者难自医。体现在A股市场上,就是以同济堂为代表的医药企业们,花式造假、坑害股民,比如,康美药业虚增收入亿元,虚增利润40亿元;辅仁药业虚增货币资金大约19.40亿元等。

这些造假的企业通过一系列财技,将自己粉饰成一个个光鲜虚胖的地方大富甚至首富。然而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这些造假的富豪们,终有被掀个干净的那一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3年虚增211亿收入,造假出一个荆州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