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逝世25年后,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江南绍兴的一位士人,妻子临产前梦见了秦观。这个士人妻子,本身就是秦观的铁粉,醒来又惊又喜,心怦怦地跳,想:“秦观来送梦,莫不是,我们的孩子将有他那样的才华么?”于是,就给将要出生的孩子取名为“游”,字“务观”。
孩子成年后,亲眼看到了秦观的画像,为表达仰慕之情,作了一首《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的诗,云: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果然,这个孩子长大后,才华冠世,所取得的诗文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远远超过了秦观。然而他的感情生活却和秦观一生一样,充满无奈与悲情。
这个孩子,叫做陆游!
陆游和表妹唐婉,是沈园里剪断的藤。他们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结为伴侣后相敬如宾,青年陆游把功名利禄付逐吟诗赋歌。陆母怨恨唐婉耽误儿子的前程,就以八字不合之名逼陆游休妻另娶。两心相依,两情相悦的两人,分开后各自飘零,各自寂寞。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满怀忧伤的陆游一个人漫游沈家花园,他形影清瘦,独坐独吟。而恰恰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相偕游园,一对拆散的人意外重逢。
而唐婉,却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霎时体会了唐婉的深情,长叹一声,一仰头喝下了这杯苦酒,两行热泪沧然而下。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满怀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陆游在沈园的墙壁上奋笔疾书一阙《钗头凤》,凄然而去。
凄然而去的陆游无法知道,唐婉孤零零的在粉墙下站着,将《钗头凤》一遍又一遍的看,最后失声痛哭。
直到四十年后,这个含泪北上,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男人,重新步入沈园,才发现残墙上竟有唐婉附阙的《钗头凤》!而唐婉,郁闷成疾,早已香消玉损。
雨送黄昏花易落。吟读唐婉的《钗头凤》,字字句句叩打陆游的心弦。那杯酒啊,四十年了,还是咽不尽的苦涩。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半世的孤单。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竟是生命无法弥补的错。
可那个风雨生涯的陆游呢,谁能心疼他疲倦的身躯,谁能读懂他蔓延千年忧伤的心。
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可相隔的岂止是行文间的距离啊,魂牵梦绕却阴错阳差,牵手只能在梦中。
四十年后重回沈园,六十七岁的陆游结束了漂泊的生涯,心里的凄苦和眷恋却没有完结。
再以后,“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骑铁马走冰河的男人,也走不出一个沈园,走不出一个唐婉。